牙髓干细胞的作用及储存方式

发布:2024-03-07 15:31:09   浏览 1391 次   作者:宝生海外试管助孕网

牙髓干细胞的作用及储存方式

自从 1961 年被发现以来,干细胞就一直是再生医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。从较早被应用于临床的造血干细胞,到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团队发现的诱导多能干细胞,干细胞丰富的来源为人类准备了一个个宝藏。


牙源性干细胞则是干细胞家族中的后起之秀。


Gronthos 等科学家在 2000 年发现了牙髓干细胞。3 年后,Miura 等研究者分离出乳牙干细胞。目前为止,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多种牙源性干细胞,分为两大类:牙髓相关干细胞和牙周组织相关干细胞。

ABMSCs:牙槽骨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,TGPCs:牙胚祖细胞


牙髓干细胞是目前研究多的牙源性干细胞。


获取牙髓干细胞相对简单,主要通过拔牙,乳牙、智齿和正畸牙是其常见来源。而乳牙的牙髓组织主要存在于牙根和牙冠中。因此,乳牙的牙根吸收不能超过原长度的1/3 以上,否则可能会对干细胞组织量和活性产生负面影响。采集的牙齿应用杀菌溶液清洗,可减少细菌和真菌污染的风险。

研究发现,干细胞提取允许的较长时间为离体后120小时内。时间越长,组织活性越低。同时,在牙齿的运输过程中,需要浸入无菌低渗磷酸盐缓冲盐水溶液,并保持在低温条件(4°C),防止牙髓组织坏死。


牙髓干细胞作用


2018年8月22日,科学家在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》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。他们采集乳牙并分离获得乳牙干细胞,再植入受伤牙齿中,观察到牙齿血运重建及神经功能的恢复。该技术已用于临床近50例患者,成功率达95%。这一成果是再生牙领域的重要突破,它将**牙髓病的传统干预模式,为实现全牙再生奠定基础。


在其他领域同样具备应用潜能

从胚胎学角度来看,人类牙齿源自牙齿外胚层(口腔上皮)与神经嵴衍生的间充质(牙齿间质)之间的相互作用。由于同时表现出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特征,牙源性干细胞除了应用于口腔疾病,在其他领域同样具备应用潜能。


相关图文

大家都在看

友链
地域
标签
百科
资讯